义乌“农二代”回乡打造生态葡萄园
义乌乡村讯 “去年刚种下的葡萄苗,今年就都挂满了一串串的葡萄,大的一串有两公斤多,而且糖度达17度。”昨天下午,在义乌市赤岸镇下清溪村的葡萄园旁,朱潮兵感慨地说,自己在外面闯荡了20来年,没想到,最好的致富之路竟然就在老家的田野上。
曾经弃农从商,如今弃商回农
今年37岁的朱潮兵,是赤岸镇山盆村人。山盆村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恬静山村,但这对年轻人来说显然没有什么吸引力。初中毕业后,因不愿跟随父亲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朱潮兵来到义乌城里打工。后来,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朱潮兵曾经开店当过老板,还不远千里到乌鲁木齐做过生意,但在20来年的闯荡生涯中,朱潮兵始终未能找到一份让自己满意的事业。
近年来,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农村、农业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2009年底,位于山盆村附近的下清溪村,在赤岸镇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开展了土地流转工作。朱潮兵的一个好朋友刚好是下清溪村人,两人一合计,就回到村里,以每年每亩280公斤稻谷的价格,承包了一片50亩的良田。
“当时,我们并没有具体的开发项目,投标的时候,主要还是抬杠心理在起作用。”朱潮兵说,在土地承包下来以后,他原来还曾想过放弃,可是岳父的话让他明确了发展目标。
朱潮兵的岳父和父亲都是典型的农民,如今虽然已经60岁上下,但仍舍弃不了田间地头的辛勤劳作。尤其是朱潮兵的岳父,家在义乌有名的上溪桃花坞。这几年来,到上溪桃花坞看桃花的人年年人满为患,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朱潮兵岳父一家种桃子的收入相当可观。
“这片土地紧邻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的柏峰水库,三面环山,四周自然生态环境异常优越,正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好地方啊!”岳父的话让朱潮兵深受启发,在外见过世面的朱潮兵很熟悉现代人的消费理念与趋势,再加上自己在新疆的经历,他决定充分利用家乡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开发优质生态葡萄园。
得到父老乡亲的热情支持
虽说自己本是农民,可是朱潮兵对农业可以说是知之甚少。为此,朱潮兵通过外出考察,高薪聘请了永康的葡萄种植技术人员过来,全程负责葡萄园的技术指导。朱潮兵从踏出校门就外出务工,几乎未曾干过重体力活,而这一年多来,他却天天泡在葡萄园里。
临近年关,短时间内请大量工人也是个大难题,朱潮兵父亲就亲自上阵,每天起早贪黑地带头干。看到女婿创业资金不充裕,朱潮兵的岳父就将当年卖桃子的5万元现金,默默地送到了朱潮兵家里。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朱潮兵的生态葡萄园已经初具规模。外面看过去,几十亩土地上都是清一色的大棚;走进去,一人多高的地方都是整片的葡萄藤,上面挂满了一串串的葡萄。紫的是熟透的,红的是刚刚好摘的,绿色的是还没成熟的,真可谓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这正是朱潮兵给葡萄园取名“万紫千红生态葡萄庄园”的原因。
“我真的很感谢下清溪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们,如果没有他们的理解和帮助,我的生态葡萄园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能建好并有产出。”朱潮兵说,生态葡萄园采用的是平棚架避雨栽培技术,搭棚急需7000根3.3米高的水泥柱子,可是当时已临近过年,到金华等地一时订不到货,他就决定自己浇制,由此需要大量浇制人员和水泥地面。下清溪村两委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将村里的大会堂、晒谷场免费借给葡萄园使用,并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
“如果是露天种植的话,葡萄一年要打药30次左右,可是用这种大棚种植,就可以减少到6次,在能看到一粒粒小葡萄的时候,就不再打药了。”经过一年多的磨炼,朱潮兵也俨然成了一位葡萄种植专家。朱潮兵说,在葡萄架上面又搭塑料薄膜大棚,防止葡萄被雨淋,有效解决了葡萄易犯病的缺点。由于葡萄离开地面的距离较高,也可防止发病,并使葡萄着色均匀。这种种植方式在葡萄挂果后,就不需要喷撒农药了,去掉了以前给葡萄套纸袋的环节,节省了成本,客人一进入葡萄园,就能感受到满眼万紫千红的丰收景象,增强采摘游的乐趣。
“到现在为止,整个葡萄园已经投入了100多万元,由于葡萄种类较多,葡萄可以从7月初一直采摘到10月。”朱潮兵说,现在他的葡萄经过检测,已经进入了义乌的一家大超市销售。这几个周末,每天都有三四十位自驾游游客前来采摘葡萄,邻近一些村民还把这里的葡萄当成礼品,馈赠给亲朋好友。
- 上一篇:《活着》殇痕
- 下一篇:杭深线D301与D3115次发生追尾事故 6节车厢
- 没有相关新闻!
①义乌乡村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义乌乡村在线”或“来源:http://www.ywxc.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