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四法师,当代画僧
弘四,男,1961年10月生于上海,俗名毛海赓,法号仁昊,祖籍浙江江山。2010年皈依上海真如寺上妙下灵长老,2015年6月于香港妙法莲华寺方丈上能下善上人座下剃度出家。是临济宗正胤第四十五代嫡脉传人。
现任浙江省龙潭禅寺住持,当代画僧,中国佛教艺术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冰雪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浙江金华市佛教书画院院长、香港佛教文化艺术出版社社长。
当代画僧弘四法师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望海潮》 柳永
宋朝诗人柳永眼中的世间繁华盛景,正是弘四几十春秋的真实写照。现如今,这些世间尘嚣在弘四法师眼里有如梦幻泡影,海市蜃楼。“《圆觉经》云: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花从空而有。幻化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灭尽,觉心不动,真妄动源,初无二体。倘得实心,即妄皆真,触处融通,随机解脱。”此时正是空性处,看破尘缘见真如。
弘四早年任新华社公职二十余年,曾任上海市战略与研究管理中心主任,继而转战商界,士门商界皆得心应手,可谓春风得意,呼风唤雨,叱詫风云,似有正当大展宏图之时,他却忽然萌生出绝尘离世的念头,这也许是他作为一位杰出的战略家为自己后半生所做的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大转移——一路向西“急流勇退”“江湖从此逝,一叶入扁舟”。而他所钟爱的禅画正是他一路风尘,云游山水,佛门际遇,方外禅悟的心境写照。
画僧弘四法师
弘四作画,可谓信手拈来,了然于心,应心于手。这大概得益于他不曾沾粘沉疴的陈规律法。是科班出身者的清醒旁观者。大凡做画者,“得心应手”是最好的创作状态。其理路大略分为两种:一种是先经过长时间的专业技巧训练,熟悉各种手段后,再进行主题创作,这是学院派最常见的理路,先注重手段的培养,然后服务于心,这种理路很容易变成熟练的画匠,然而,在经过长时间的重复训练后,往往让人忘掉自己的初心,心境慢慢从属于手,技巧很多而境界不济,这显然不符合禅画的创作原则。
画僧弘四法师
《达摩破相论》云“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心外无法。禅画,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对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心灵的完全自由,不为形束,不受物拘。禅的证悟,完全是一种超时空的心灵体征。禅没有伟大,也没有渺小,是一种无分别的境界。是任何手段不能企及的证悟心像;另一种,即是心有所得,为了再现心境而选择相应的手法,虽然,一开始有点幼稚笨拙,不那么利落,但终归紧紧抓住意境的本质,最终能做到以画传心,这才是弘四真正心仪的理路,一些无关紧要的花枝招展的与自心无关的手法与他无缘,这才是真正禅画者应有的决断和气度。“举手攀南斗,回身倚北辰。出头天外看,谁是我般
弘四法师作品《无量无边》
人。”(唐.五台通智示寂诗)也只有他才具备一个战略家的非凡胆识,及歪打正着的经历,非等闲之辈能为之。 弘四心象的传承隐隐约约可以从圆霖老和尚的禅画中找到他的清晰脉络。圆霖法师善画佛教人物,早年工笔一丝不苟;晚岁写意,简约恣意,惟见墨线勾勒,赭色淡然,素雅平澹中益增佛界之庄严。圆霖又喜作山水花草,所绘峨嵋九华五台普陀佛教名山,无不意趣高古,虚静空灵,勾染皴擦深得新安画派之神髓。这些正是弘四不懈继承和发扬的精髓所在。如果再慎终追远,便可以窥见南宋著名的米氏云山的“无根树、鸿濛云”,说它“能发云烟杳霭之象于墨色浓淡之中,连峰修麓,浑然天开,有千里而不见落笔处,讵可作画观耶”在弘四的水墨禅画中贯穿不辍。
说起弘四的禅学修养和传承,弘四法名早先由真如寺灵妙长老赐予,弘四游历天下山水间,佛缘善广,常出入禅门。一有困惑便求教大德长老,多有进益。“心不孤起,托境方生。境不自生,因心而显。心空境谢,境灭心空。”从他题跋的偈子可看出其感悟至此,其禅意之简静空能完全融入水墨禅画也即不足为奇了。
前段有幸拜禅宗临济宗正宗法脉第四十四代传人上能下善大和尚为师,成为老法师的入室弟子,赐法号“仁昊”,可谓名归正传,从此禅门问道终有了依止。这条路可不寻常,临济宗乃禅宗五叶中教法最是猛烈的一派,其“棒喝”正是最有特色的秘境,观其参禅者的心性火候和羁绊,一棒撂倒,此时的执着稀奇,世间黑白呗彻底倒转过来,从此踏实起来,真实其实没那么玄奥,也绝不是那么轻易领受,非上上根器的参悟者所能承接的,这对“仁昊”师兄来说,算不算是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即退。”的考验尚然不知。且以唐伯虎《桃花庵歌》自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位从世俗士子到商贾,从商贾导归隐山林的隐士,从隐士切实到禅者。都不是真正的转变,其真正的转变——绝尘处,淡淡莲华扑鼻香。
清香绕寺,山泉静流,古柏参天,百鸟争鸣,好一处归隐秘境。回望2015年弘四法师在上海的“大般若水墨禅画展”至今已近两载。因缘所致,弘四法师很快找到自己心仪的修止福地――龙潭寺。“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他终于来了,给寂静荒弃多年的古寺带来了一抹生机和惬意,也给沙门留下一个公案佳话。
弘四法师与金华佛教会长明修
已经出家常住龙潭寺近两载,是否再难找回那个曾经谈笑风生,从容淡定的“毛公”了。殊不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他出家与在家无缘者很难看出其中的深刻不同,一样的满脸春风,一样的悠然自得,迎来送往,行云流水,看不出其中半点变化的痕迹。是的,他在家时原本就是修行因缘很深厚的人,人间的是非曲直,世情烦扰无非是他的粗茶淡饭,都是有益法心的行脚资粮,这正是弘四的特殊之处。“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拾得 诗)。“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他一生锻造的所缘之境。
弘四法师出家后水墨画意的取向,已不仅仅在画的心法体性,也即自觉,而更注重画中心所有法的用,即觉他。“自觉觉他”浑然天成,体用不分,这正是他出家后的本质变化,是一位成就者的必经之路。用自己高度的觉悟唤醒困境中众生的觉悟,用自己强大的能量,推动陷入泥潭的苦难众生,离苦得乐,共筑愿景。
这种能是如何形成而又是如何启用的呢?我们简单的科普一下,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带领我们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构成情况:科学家的不断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离子、原子构成.分子是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离子是原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所以归根结底,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中子、质子这一类强子是由更基本的单元——夸克组成的,再进一步发现,其内容并没有什么实质的质量,只是一种振动,换句话说,只是一种能量,最终的结论,物质是由能量所变,能量是形成万物的根本。而由什么变成能量呢?就是“唯识”,就是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因此,一切万物唯识所变,也是世间法之所由起。
因此,弘四法师想通过水墨画的内在意境令人产生一种高度觉悟的“识”境,而由这个“识”境转化成一种向外辐射的强大场能,推动众生破迷觉悟,离苦得乐。这正是弘四法师“自觉觉他”弘法利生的法宝。
“如是我闻”显然是法师强调即时发出的法音当下启用,如是不加妄解,即是由高度自觉的智转化成“识”,顿时让众生“由识转智”,顿时觉悟,即讲即听,讲听同体,即迷即悟,凡俗顿成,能量裂变聚集越来越大,宇宙和生命个体浑然一体,进入平等,清静无分别的精神境界。
“别有涅槃”法师着重展示超越世间的成就时所形成的壮丽图景,以及大无畏的弘法利生的奉献情怀,浴火重生,这正是大乘佛教追求的菩萨忘我利生的情怀。
弘四法师作品《般若》
这只是弘四法师出家后远大的弘法愿景之一,体现了一位修行者的高度智慧和情怀,隐含着禅宗的家风,展现了唯识宗的法相奥义;以画传心,以心传相,以相印心,心心相印。
“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佛凡体性,互为因果,唯识“破我成佛。”才是要紧处。
来源于网络。
- 上一篇:没有啦
- 下一篇:建国三十年的成就绝对不可否定
- 没有相关新闻!
①义乌乡村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义乌乡村在线”或“来源:http://www.ywxc.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