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时节的秋天,我们沿着十里桂花长廊,走近雅端,走进江南一个梦幻般的美丽小山村。
桂花长廊,名不虚传,沁人心脾的悠悠暗香,令人心旷神怡。一条洁净而又静阑的山间公路,宛如把我们带入了暗香浮动的世外仙境。未到村口,我们就远远望见了一棵苍劲的古木,伸出一根粗壮枝干,权作门楼,近前一瞧,原来是仿造的,但惟妙惟肖的造型,令人叫绝。
村落的一隅,一面高坡上,生长着成片的参天大树,遮天蔽日的森林,如同一道绿色屏障,护佑着小村庄的安详宁静。走进这一片清凉的世界,仿佛就走进了一座天然的氧吧,顿觉神清气爽。我仔细察看,许多棵树的主干上,还挂有古树保护的铭牌,上面写着:苦槠。树龄大致都在一百年以上。我惊讶,成片的苦槠林能保留得这么久远,这么完整!可见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早已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村落的繁衍生息,人丁兴旺,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十分重要。
树林相连的一段高坡,延伸至公路,戛然而止。靠村的一侧斜坡,砌起了整齐的石头坡坎,顶部修整成一条平坦的大道,大道两旁栽种着艳丽的低矮花草,颇似一条通向天堂的景观神道,向前伸展着。走上此道,飘飘欲仙之感,翩然而至。在道路的尽头,筑起一座精巧的木质凉亭,我想,这该是凭栏揽月、眺望远山近水的绝佳去处。我稍作停留,目及之处,一派田园山水风光,尽收眼底,自觉陶渊明眼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色胜景,也不过如此吧?
雅端有个古祠堂,爱好文学和古迹的我,早有耳闻,但一直无暇前往一睹真容。古村落所属的赤岸镇,那一带的美丽景观和农家餐,几乎玩遍、吃遍,唯独雅端这个极具探究意义的容安堂,却未曾涉足,内心感到汗颜。
带着错过也不能漏过的心态,在我的提议下,我们一行七人,沿着一条清澈见底的环村小溪,寻寻觅觅,才打探、找到了容安堂所在的位置。
容安堂坐落在村子的当中,堂前有一方宽敞的明堂空地,使得瞻仰厅堂正面的容貌,视野开阔,无遮无挡。
容安堂布局协调,实用大方,前后共有二进三个院落,69间房子,属于清代古建筑群“七厅五堂”的建筑风格,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其中大厅称“容安堂”,是三个厅中最大的一个,可容纳二三百人聚会。厅中是10根柱子,每根一人合抱不下,稳固美观。驻足细看,目光所及,无不雕梁画栋,精美别致,有巧夺天工之美。用樟木做成的大梁、二梁、楹梁以及方桁和樑的机关上都与圆柱十分相称,雕刻精细,完美无比。
走出容安堂,来到后厅,厅堂后墙上所高悬的“诚朴可风”四字,是清乾隆十二年,金华府义乌县令赐予陈氏太公的牌匾。经过厅堂,行走左右两侧,进深40米,是一个个厢房。细木条构成的格子门窗,雕着花鸟虫兽及人物的图案,栩栩如生。
厅堂厢房,有一些年纪见长,面目慈祥的老人还住在里面,过着优雅恬静的生活。看见我们游客进去,都非常好客。有一位86岁高寿的老人,主动迎上前来和我们攀谈。陈大爷看上去身体很硬朗,说话中气十足,双目炯炯有神。他向我们认真地介绍起容安堂前世今身的故事。但问及这座祠堂的建造年代,陈大爷也答不上来,只是说,起码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究竟何时建造,我们也无从考证,只好作罢。
这时老人依然兴致勃勃地领我们到离容安堂不远的另外一座去处。这里现在是村两委和老年协会的办公、活动场所。我们带着一丝疑惑,跟随老人走进了门厅。没想到,别开洞天,这里又是另一番天地。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古戏台。这座戏台,建造工艺十分考究。台柱子采用方柱形长条石做成,拱梁以及牛腿,木雕工艺精湛。戏台的顶部正中央,是层层叠叠逐步缩小的藻井构件,形似一口金钟,悬挂在戏台上空。仰首上望,棱骨结构独特,钟形内壁,貌似蜘蛛网状。戏台的两只角,夸张地昂首上翘,恰似两条神龙,振翅欲飞,指向苍穹。
戏台的对面,是一个可以容纳百人以上的大厅,也是方形石柱,雕梁画栋,里面摆满了座椅,我猜想,这里现在仍然是老人们看戏,听评书、道情的活动场所吧。
看完了古戏台,老人又引导我们到大厅里面的一个院落。
这个院落,其实是一个不算宽敞的天井,成长方形,中间有个连廊过道,与后面的一进大厅相连。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对称的小天井,基本成正方形。两个小天井的底部,分别开凿筑砌了两个长方形的水池。水池清澈见底,波光潋滟,没有任何杂质漂浮,只有几尾小鱼,在池中快乐地游来游去,不时可见,池底还会冒出一串串酷似珍珠的小泡泡。
听老人介绍,这两方水池,常年保持相同的水位,哪怕遇到大旱年景,依旧不见干枯,水位如常;江南多雨,就是倾盆大雨下来,水池也不会溢出池面,因为建造房屋的祖先,已经设置了完备的排水系统。我们站在水池边,听老人娓娓道来,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惊讶的神色。我们无不感慨,陈氏先祖以及建造此屋宇的能工巧匠,有着如此独具匠心的聪明才智。
听老人说,雅端这个村子,八十岁以上的健在老人,就有一百多位。可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美丽宜人的景色和肥沃丰腴的水土,是雅端人寿年丰的源泉。
雅端是娴静雅致的,如同她的村名。数百年来,藏在深山人未识,环抱的群山,孕育出她的典雅端庄的秀色。白墙黛瓦,青山相拥;高低田畴,溪水缠绕。我在想,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能在这一方僻静的山旮旯里积淀,一定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不仅秉承了勤劳善良的先祖天性,而且弘扬着钟灵毓秀,知书识礼的宗族风范。
告别老人,我们一行人返回村口,见一位大嫂正在地头侍弄蔬菜。她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问我们要不要拿些萝卜菜回去。对于一位农村大嫂的如此好客,要送蔬菜给素昧平生的我们,我们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就提出给她几块钱。大嫂说:“这是自家地里种的,拿点蔬菜去吃,哪要收你们的钱呢?”
这就是雅端淳朴的民风!
回到城里,我把雅端大嫂所送的那些萝卜菜,洗净、切好,腌制了一下,并亲自下厨,做了一个青菜炒豆腐。吃着这盘的别具风味的菜肴,我倍觉香馨可口。
雅端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她那别具风情的韵味,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
- 上一篇:朱雪芳个人画展
- 下一篇:事业单位拟设统一工资制度 新进人员将公开招聘
- 没有相关新闻!
①义乌乡村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义乌乡村在线”或“来源:http://www.ywxc.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