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乡村传说——乌伤的传说
“羊有跪乳之恩,乌有反哺之义”。《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说,小乌鸦长大以后,老乌鸦老到自己不能找食物的时候,小乌鸦会反过来找食喂养它的母亲,哺与反哺,时日上基本相同,大致都是六十日。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人的口授心传,已为众人知晓,在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仍是当今社会维系家庭和谐的精神支柱。
浙江有一处地名,也与孝鸟乌鸦有关。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约前77----前6)在他所著的《说苑》一书中载:“颜乌,乌伤人。亲亡,负土为大冢,群鸦数千,衔土相助焉。乌既死,群鸦又衔土葬之。”这是历史上关于颜乌的最早记载。颜乌以其感天动地的孝德备受历代推崇,有关他的神话故事在义乌广为流传,且版本不一。今撷取其一,说说义乌的由来和现在。
颜乌,乌伤(今义乌市)人。先祖从鲁国(今山东一带)迁居而来。父颜凤。他们一家人独居荒原,以耕作为生。生活虽苦,但合家团圆,日子倒也过得舒心。可是,灾难偏找穷苦人。不久颜乌的母亲因操劳过度、身体极度虚弱而离开了人世,丢下年幼的颜乌与父亲相依为命。
颜乌的父亲颜凤,因受祖上被称为圣人的颜渊的一箪食、一瓢饮而不变其志的安贫守道思想的影响,对颜乌言传身教甚笃。他既当爹又当娘,苦苦地把颜乌拉扯大。家境的贫困,生活的磨难,培养了颜乌勤快、孝顺、善良的品格。
颜乌体贴父亲年老体弱,不让父亲干重活。从田头回到家里,总是抢着做饭烧菜,且每次都等父新吃好了才拿起筷子。夏天,蚊子肆虐,颜乌总是给父亲打扇驱蚊;冬天,颜乌总是用自己身体温暖被窝后再请父亲安睡。
有一次,颜乌发现有一只小乌鸦因腿伤而落在地上“呱呱”地****着。颜乌将它抱回家,精心地治疗、喂养。把它的伤治好了,养得大一点以后,就放它飞回蓝天。从此,鸟儿们将他当作好朋友,这只乌鸦常领着一群群乌鸦在他家房前屋后盘旋,久久不肯离去。
天有不测风云,颜凤终因一场大病后,撒手西去。颜乌悲痛万分,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死去活来。
颜乌家贫如洗,附近也没有什么人家,安葬先父只得靠自己。他拼命地挖,工具坏了,用手挖,整整挖了三天三夜,直挖得双手血肉模糊……过度的伤心、劳累,饿着肚子的颜乌终于晕倒在地上。
颜乌的孝心深深地感动了乌鸦。那只被他救过的乌鸦领着一大群乌鸦“呱呱”地飞了过来,它们衔着泥来帮颜乌筑坟。乌鸦们的喙在啄泥时都被磨破,流出了殷红的血,只见坟上堆起的竟是一个个紫红色的泥团。
坟筑好了,乌鸦渐渐离去。可是不久,乌鸦突然又多了起来。过路行人甚为奇怪,过去一看,原来颜乌由于过度悲伤和劳累,竟死在父亲的墓旁。乌鸦又在衔土掩埋他的尸体。
颜乌纯孝格天,乌鸦帮助他衔土葬父,他死后乌鸦又衔土葬他,人们奔走相告。这件神奇的事情很快传扬开去,传遍了大江南北,传遍了六国九州。此后,人们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孝子祠。为了纪念那些筑坟受伤情深义重的乌鸦,人们把这一带地方叫做乌伤。秦始皇平定江南后,在这里建置“乌伤”县。这是浙江秦代设置的最古的几个县名之一。汉朝王莽政权时改为“乌孝”,东汉建武初年(公元25年)又复为“乌伤”,至公元624年,改称“义乌”后,一直沿用至今。
从秦设县以来,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前的义乌,都是贫穷之地。这里农业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多丘陵,少平原,交通尤为不便,人民生活困苦。但勤劳勇敢的义乌人却用“鸡毛换糖”的民间性和草根性原始商业行为和广迎四海的经商理念,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崛起,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创造了全国乃至全球的现代经济神话。
不论是古代的“颜乌葬父”还是现代的“鸡毛换糖”,无不体现了一个“义”字。“颜乌葬父”自然不必多说,而“鸡毛换糖”能在文革这个历史上少有的围剿小商品的时期里奇迹般地在义乌延续,得益于当时义乌的基层组织给“敲糖帮”们开出的一张长期证明:“这是我县传统的支援农业措施之一。”莞尔之余,不能不说这在当时的确是种义举!
无论是你从公路、铁路还是航空走进现在的义乌,你不得不惊叹义乌已经是现代化大都市的模样了!
首先让你惊叹的不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不是满街穿梭的奔驰、宝马,而是迎面走来的许许多多肤色各异的人让你无法分辨其国籍——他们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义乌经商人!
有一所学校,自从外地商人来义乌经商之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全校学生竟从原先的二十多个姓氏,迅速发展成现今的一百多个姓氏,而且许多的姓氏是从百家姓里根本查不出来的。许许多多的外国商人不仅喜欢来义乌经商,而且很快就喜欢上了这座风景优美、人人为善的城市,随即不远万里地把孩子和家安在了义乌,并随音为自己和孩子取了中国名字。可以说,在如今的义乌,正悄然上演着姓氏变革的神话!
初来义乌的人,最想去的肯定是那“中国小商品城会展中心”了!因为这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而且还被国际展览联盟(简称“UFI”)正式吸收为新成员。但是,你也要在心理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你在五个区域的每个摊位上停留三分钟的话,逛完这个会展中心,你要花费掉至少五年的时间!这正是义乌人创造的现代版的神话!
还是到古老的佛堂走走吧,顺便听听古老的传说。如今繁华的佛堂镇,古代却是多荒滩恶水的地方,东阳江常常大水成灾。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年),印度天竺国僧达摩来东方传教,当他云游至乌伤时,恰逢江水漫溢、百姓蒙难。他便将铜磬抛进江里,磬化为船,救出被洪水围困的数万百姓。洪水消退后,当地百姓捐资在达摩渡江处建“渡磬寺”,寺内楹联有“佛堂市兴永千秋”句。后来这里成为水陆码头,商业兴旺。当年达摩于农历十月初十离此他往,后人每年便在这一天举行庙会,作为送行的纪念。这也是义乌人的“反哺情结”吧!
说到佛堂,便不得不提及双林寺。
双林寺,又名“宝林禅寺”,位于佛堂镇的云黄山(又称松山)山麓,在今义乌佛堂镇稽亭塘村。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曾在金华一带停留多年,梁普通元年收义乌傅翕为徒。傅翕在香椿树下结庵修行,称“善慧大士”,成为四方敬仰的名僧,并同梁武帝结下佛缘。公元550年,梁武帝敕建“双林寺”,隔年铸造双林寺铁塔。自达摩指点傅大士结庵建寺,已逾1500多年,该寺比佛教天台宗发源地国清寺还早55年。义乌双林寺建于南梁,历经15个世纪,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余人,被誉为“震旦国中,庄严第一”,又有“天下第三,江浙第一”的美称。北宋时,僧舍犹余千二百楹。英宗治平三年,赐宝林禅寺额,徽宗大观二年赐田20顷。南宋嘉定年间,宋宁宗品定天下禅宗丛林,选出禅宗十刹,双林寺被列为十刹之八。元、明、清三朝,双林寺虽屡兴废,然仍保持相当规模,在国内外均有盛名。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日本僧人慕名而来,元朝以后,来双林寺的日僧就更多。双林僧人也有去日本传教的。1997年,一座比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还高1.6米的双林寺大雄宝殿屹立在云黄山麓。恢宏的建筑,庄严的殿堂,生动的佛像,又重现了双林寺昔日的神韵。
在义乌众多的民间传说中,一代名医朱丹溪(1281-1358)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相传元代,一老妇带病儿向朱丹溪求医,朱恐其病不能根治而谢绝。后老妇对丹溪说:小儿病被一和尚根治了。朱丹溪自惭医术不精,决心拜和尚为师。但和尚不愿收徒传医,只肯收他做杂活。朱丹溪任劳任怨,勤恳劳动,颇得师意,并处处留心师父医术,三年后大有长进。一次师父外出未归,朱丹溪偶遇出殡行列,见灵枢下鲜血淋漓。忙问:死者何人?答曰产妇。朱辨验其血,断定死者尚未断气,即向家主提出开棺救人。经朱丹溪施以针灸治疗,死人复活,并有一婴儿呱呱堕地。师傅回来听说此事后,啧啧称奇,仔细询问朱丹溪的身世,朱丹溪如实相告,师大为感动,乃真诚传授医术,使他成为一代名医,声名远扬。
朱丹溪陵园就建在义乌市赤岸镇东朱村。坐落大片山林中的丹溪陵园,是一个以自然山水为骨架的历史生动、人物丰满、风景迷人的田园风光式纪念园林。
这里,不仅有湖光山色,小桥流水,更有旷世名医、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朱丹溪的遗迹,有寓寄后人崇敬之情的各式亭台、馆园、碑廊。
入口景区位于陵园东南角。迎面而来的是原国家卫生部长题词的青石牌坊。过牌坊,进林荫小道,湖光、山色、春香桥、鹤望轩、爱仙亭及据传当年丹溪制药的仙井便映入眼帘。还有以不同颜色的药用植物种植配置而成的百草园,不仅让人增长知识,更让人感受到这方园林处处都有医家的仙踪。
在这里,有幸巧遇陵园的开创人、修建人同时也是出资人朱之江先生。朱老先生虽已年逾七十,却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听别人介绍,正是这位衣着极其简朴的老人,为纪念医德卓著的先祖,倾其所有,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在原本一片贫瘠的荒郊野外,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营造了又一个现代义乌的神话!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朱先生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义乌人的反哺情结在朱之江老先生的身上体现的如此淋漓尽致,让人不得不对眼前这位布衣布履却满脸洋溢着满足与幸福之感的平凡的老人肃然起敬!
朱丹溪在医学上的成就不仅使金元时期的人们受益匪浅,也使现代和今后的的义乌人时刻感受着他医德的永存——他用独特药方独家调制的丹溪红曲酒不仅滋阴,而且还具有“一清三降四抗”之功效。
是夜,品着绵绵的丹溪红曲酒,回味着义乌从古到今的神话,我这个异乡人不禁醉倒在义乌优美而迷人的神话里,醉倒在义乌这个虽是异乡却无比温暖而宽阔的胸膛上。
相传元代,一老妇带病儿向朱丹溪求医,朱恐其病不能根治而谢绝。后老妇对丹溪说:“小儿病被一和尚根治了。”朱自惭医术不精,决心拜和尚为师。但和尚不愿收徒传医,只肯收他做杂活。他勤恳劳动,颇得师意,并处处留心师父医术,三年后大有长进。一次师父外出,他治好重病人,师称奇。当说出真情后,师大为感动,乃真诚传授医术,使他成为一代名医。原来和尚叫许白云,法号白云禅师。
相传宗泽留守汴京时,当地遭天灾兵祸,黄豆成为军队的主粮。因吃黄豆过多,官兵大多患病,士气不振,军心动摇。宗泽召集诸将商议对策,有人提出改变黄豆的吃法,他猛然忆起孩提时跟母亲做豆腐的事,于是下伙房亲自动手做豆腐,并推广到各部。官兵吃了美味的豆腐,不数日,军中病号就没没有了。- 上一篇:义乌乡村传说——宗泽做豆腐
- 下一篇:义乌乡村传说——婺剧
- 没有相关新闻!
①义乌乡村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义乌乡村在线”或“来源:http://www.ywxc.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