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义乌兵抗倭东南沿海行》之四
聆听仙游的历史呼吸
翻开福建仙游的历史,有一段可泣可歌可圈可点的历史,这就是永载史册的仙游抗倭之战。
明嘉靖四十一年(1962),是戚继光抗倭的一个历史节点。在此之前,倭寇长期骚扰东南沿海一带,烧杀抢掠奸淫,无恶不作。当时仙游县城军民同仇敌忾,坚守石城,与倭寇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抵抗。
倭寇横行!百姓涂炭!仙游告急!戚继光率领以义乌兵为主体的戚家军,奉命从浙江赴闽救援!
戚继光善于用兵,入闽后立即调整战略步署,调一支劲旅随汪道昆返回福州,以防倭寇偷袭省城;另调一部防守闽江和兴化,防止倭寇深入腹地;再命把总傅应嘉统辖3000名水军驻守漳州和泉州,确保福建沿海要地的安全。当一切部署稳妥,戚继光与潭纶一起统兵6000急赴仙游解围。
初来乍到,戚继光不敢贸然进兵,他将部队驻扎在离倭寇20里地的俞潭浦、河园一带。此时围攻仙游的倭寇达2万多人,已环绕县城在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建立巢穴,对县城频频发动进攻。戚继光沉着冷静,侦探敌情,等待时机,并不急于与倭寇决战。不久,又有6000义乌兵赶来援救。两军合兵一处,共计1.2万人,虽然从兵力上还处于劣势。但戚继光认为,全面反攻,彻底消灭倭寇,解除仙游之围的时机已经成熟。
戚继光调兵遣将,制订作战方案:令义乌兵守备王如龙位居中左路,守备胡守仁位居中右路,两军合力捣毁南门倭巢;把总陈濠位居右路,攻取东门倭巢;游击将军李超位居右路,攻取西门倭巢;把总金科率大营正兵,随时策应各路大军;指挥吕崇舟、副总兵金文秀率兵至铁山,以牵制北门倭巢。
根据当时的敌情和地形,决定首先进攻南巢,得手后再攻东、西两巢,最后合兵围剿北巢。部署完毕,各部按照预定计划积极做好战斗准备。次日拂晓,大雾弥漫,各部隐敝行军,准时到达作战位置。
孰料狡诈的南巢倭寇先行下手,乘拂晓大雾天气从南门攻城。敌变我变,此时王如龙从左侧进攻,胡守仁从右侧策应,南巢攻城的倭寇赶忙收缩兵力,凭巢顽抗。戚家军奋勇杀敌,焚烧敌巢。敌人战败,分头逃往东、西两巢。
胡守仁乘胜向东追击,与右路军陈濠部夹击东巢。王如龙向西追击,与右路军李超部合兵夹击西巢。各路将士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又迅速烧毁敌人东、西两巢。残敌数千人无计可施,只得拼命逃向北巢,企图负隅顽抗。
戚继光亲率金科、金文秀大营以锐不可挡之势冲击北巢,杀声阵阵,火光冲天,倭寇全线崩溃。
倭宼且战且退,如果地形稍稍有利,便反身为搏。戚家军斗智斗勇,围追堵截,把倭寇打得落花流水,死伤一大片。如此反复决战了十八个回合,故名曰“十八战”,后来这一带的地名标注为“十八战”,一直沿袭至今。在土地荔山社处,我们见到一方纪念石碑,上书“十八战遗址”,背面的碑文便是当年仙游保卫战的史实写照。荔山社庙门上的对联写道:“戚军抗倭十八战,黎庶讴歌千万年。”
倭寇且战且退,人数也越战越少,在太子庙到山顶的九战尾,戚家军依然穷追不舍。这儿是一片小山坡,高低错落,地形复杂,走走停停,打打杀杀,又先后打了九个回合,故称“九战”。其山顶名曰“九战尾”遗址,并建有一亭,名曰“龙仙亭”,是对这段历史的一种纪念性的标注。
战争的风烟早已飘散,现今这儿屋宇俨然,街巷纵横,百姓安居乐业。门前的龙眼、木瓜、枇杷等果木多结果实,时值暮春之季,其果实还多有青涩,唯枇杷已泛黄渐熟,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一片安宁平和的景象。殊不知当年戚家军在此与倭寇生死相搏,有一段血与火的生死较量。
在仙游抗倭保卫战中,还有一段悲壮的故事。义乌兵将领童子明骁勇善战,在白水洋、花阶、东郭等战斗中,屡建奇功,升为千总,第二年随戚继光入闽,又因战功显赫,升为参将。在总攻前夕,他奉命率300勇士进城援救,在木兰溪河东岸的小松林,遭遇倭寇伏击,双方激战,死伤惨重,童子明身负重伤,且战且退,退至木兰溪河边,时值雨季,河水湍急,挡住了去路。背水一战,回天无力,在木兰溪河虎啸潭边,童子明等300将士全部殉难。
噩耗传来,戚继光悲伤不已,亲书祭文,深切哀悼这位文武双全、英勇善战的将领。浙江义乌家乡及福建仙游都先后建立过童子明纪念祠,怀念这位为国捐躯的英灵。然岁月流逝,这些古建筑早已不复存在。
木兰溪河东岸已是高楼林立,河边的虎啸潭草木繁茂。山川枕寒流,木兰溪河水依然波涛汹涌,大河东去,承载着太多的伤感与悲壮。聆听历史的呼吸,我们感慨万千,童子明英灵若在,魂兮归去!
- 没有相关新闻!
①义乌乡村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义乌乡村在线”或“来源:http://www.ywxc.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