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物古迹-义乌市文化遗产
义乌历史悠久,远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相传古时于越境内有一孝子名颜乌,家中一贫如洗,其父死后颜乌徒手挖坑葬父,其孝行感动了天上飞经的一群乌鸦,乌鸦帮其衔泥葬父而喙伤流血。秦王赢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其部将王翦平定江南,在吴、越两国的旧地建会稽郡,郡内始置乌伤县。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始建国元年(9年)曾将乌伤县改为“乌孝”。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乌伤县从婺州(今金华)分出,升级为州的建制,命名为绸(今通作稠)州。唐武德六年(623年)绸州分乌孝、华川两县,乌孝县境包括今浦江,县治设今稠城;华川县包括今东阳,县治设今赤岸。唐武德七年 (624年),绸州州制撤销,乌孝、华川两县合并,改名为义乌县,遂一直沿用至今。定名义乌,其意与乌伤、乌孝相同,嘉庆《义乌县志·童楷序》:“邑以乌名,志孝也。” 乌伤大地造就了许多英才人杰,可谓人文荟萃。东汉后期陈王相骆俊;三国孙吴时名将骆统;南朝梁禅宗著名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和志公并称梁代三大士的著名高僧傅翕;7岁即赋《咏鹅》诗、晚年撰写《为徐敬业讨武瞿檄》的“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宗泽;宋代最后一位状元王龙泽;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儒林四杰”之一的黄渭;滋阴学说创立人、中医学上养阴派的代表人物、“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丹溪;明代为抗倭寇、平内乱、固边防立下不朽功勋,官至刑部尚书的吴百朋;清代治河名臣、官至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朱之锡,皆为千古传颂。义乌现代名人陈望道、冯雪峰、吴晗等,更为世人熟知,饮誉华夏。 悠久的历史给义乌这座城市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积淀,不仅在市境内地下蕴藏着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秦汉及其后历代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而且在义乌的地面上也保存了数不胜数的历史文化遗产。全市境内由祖先在历史上创造或人类活动遗留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各类遗存有千余处,其中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已先后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市级文物保护点291处。 文物古迹是历吏文化的载体,它是由不断轮回的光阴积淀起来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和重要的人文资源,也是当地古代劳动人民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勤劳、勇敢、淳朴的义乌人民,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创造出璀璨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遗产。商周时期,浙江地区广泛流行一种不挖墓穴,平地堆封掩埋的土墩墓,有的土墩墓内还有用石块砌出的长条形石室。石室土墩墓的起始年代较土墩墓要晚,一般在西周中期以后,其消失时间约在战国。在江东街道青口以东的大小山坡上,遗存有不少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它们或平地堆封,或条石叠垒,或挖土坑掩埋,成为义乌市境内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遗存之一。位于绣湖广场东北侧的春秋战国时期水井,2000年在义乌旧城改造工程中被发现。《周易.井》孔颖达疏:“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该井为古人凿地取水的见证物,下层为岩石质井壁,呈圆形,上层为木质井架,呈正方形,建筑形制为“井”字形木结构半榫叠架而成,这是义乌现存最早的水井,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结构、生活、木器加工工艺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塔是一方风物的视角中心,也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精神与文化的标志性、纪念性的建筑物。中国的古塔是天、地、人之间,理、气、形的结合体。铸造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的双林铁塔,原有2座,坐落于双林寺山门的左、右两侧,为八面五层仿木结构楼阁式塔。用铁作为建筑材料,在唐代就已出现,现存四川阆中铁塔寺的铁幢铸于745年,以后在五代、宋、金时期都有用铁铸成的塔。义乌双林铁塔比铸造于963年和967年的广州光孝寺内西、东铁塔还要早10 余年,它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铁塔。 位于绣湖畔的大安寺塔,建于宋大观四年(11 10年),系砖木结构六面五层楼阁式塔。其形制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楼阁,在佛教未传入中国以前,楼阁这种建筑就已有了很高的成就,早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高楼大阁层出不穷,建筑技术水平很高,但用材多取自木料。由于木材受风雨侵蚀容易糟朽,遇雷电、香火等容易引起火灾,为了防止火灾和风雨的危害,建塔工匠们在建筑材料上开始从木料向砖石材料转变。自隋唐开始,出现了大量的以砖石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唐代以后多采用砖石材料,大安寺塔的每层塔身都用砖木混砌,即塔身的墙体用砖砌筑,用砖石仿木结构做出门、窗、柱子、斗拱等部分,塔檐、平座、栏杆等用木材建造,塔的壁体内也砌入木梁、木枋并挑出角梁和塔檐。这种结构在宋塔中极为普遍。 桥是工程的实体,也是文化与科学的物质体现。我国秦汉以前的古桥主要是 梁式木构桥。两千多年前砖石拱桥开始出现,这在造桥史上是一个极大的飞跃。建造于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的古月桥,坐落于赤岸雅治街村西侧,横跨龙溪,系采用单拱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建造,呈五边形的石拱桥。它的结构形制较为特殊,五边形石拱是桥体的主要承重结构,条石之间用横锁石连接,横锁石既是同一拱内纵肋条石的连接结构,又是六列平行石拱的横向连接结构,由于拱形结构和重力的向地作用,石块之间会保持紧密,提高了桥身的稳固性,起到提高桥整体性的作用。拱形还使桥下水面保持较大的空间,不影响汛期洪水的排泄。古月桥是现存时代最早的肋骨拱拱券结构的折边形石桥,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桥梁的类型及其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古建筑是历史上形成的,是人类为了生活、工作的需要而创造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物质条件之一,它表现的是当时历史阶段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水平以及文化艺术的成就。义乌古代建筑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存。除前面提到的井、塔、桥等建筑外,民间建筑(包括私家园林和住宅民居)以及各式各样的祠堂、会馆、楼阁、书院、戏台等公共性建筑,其中有不少杰出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义乌古建筑民居的数量较多,极具地方特色,现存古建筑民居以明清时期为主,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义亭镇何店村的何桐生民居、后宅街道陈宅村的萃和堂、义亭镇陇头朱村的官厅、稠江街道大水畈村的察院厅、义亭镇雅文楼村的存古堂等,无论是平面布局、建筑形制还是装饰手法等都具有典型的明代特征。建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陈大宗祠,既沿袭明代的建筑风格,又保留着清早期建筑的时代特征,构件上布满了雕刻和彩画。彩画是中国建筑特有的艺术,彩画的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兴起,早期彩画保存得很少。明清两代的彩画保存得较多,如义乌的萃和堂、陈大宗祠等,虽然在图案主题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在色调上大体相同。彩画主要以朱、青、绿三种为主色,在必要的地方用白或黑线画出界道,图案色彩鲜艳,视觉效果较好。北苑街道柳一村的锄经堂、攸芋堂、存厚堂三座厅堂由祖孙三代分别建造于清乾隆早、中期和嘉庆年间,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浙中地区清乾隆早、中期和嘉庆年间建筑形制变化以及装饰技法发展的实物依据。赤岸镇雅端村现存古建筑较多,规模较大,宗祠、厅堂、戏台一应俱全,古巷、弄堂及周边环境基本保持原貌,位于该村中部的容安堂,是住宅与家祠合一的清中期典型的民居建筑。佛堂镇倍磊四村的义性堂,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 (1786年),门面是五间柱式三层五楼砖雕牌坊式门楼,雄伟大气,浑然天成,这是义乌市境内极为罕见的气派不凡的门楼建筑。 人类从天然洞穴而居、挖穴而居、构木为巢发展到具有地基、墙壁、屋顶三大主要构成部分的地面房屋,随着社会的发展,居住建筑除了满足人们遮风避雨的需要之外,也逐渐被赋予了文化内涵。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生存需要和审美意识,从北方的黄土窑洞,到云南的傣家竹楼;从青藏高原的碉楼土堡,到沿海城市的花园洋房,民居形式可谓多姿多彩。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溪镇黄山村的黄山八面厅,除了具有白色粉墙,青灰瓦顶配之以青山绿水这种极其幽雅安静的南方居宅庭园风格外,最重要的是黄山八面厅以石雕、砖雕、木雕艺术闻名于世。主体建筑满布雕刻,题材丰富,有单体人物,人物故事,佛、道、神仙、圣哲先贤,有动植物形象,有房屋建筑、风景名胜,有各种图案花纹等,几乎是天上、人间、地下无奇不有。寓意吉祥,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如双鱼吉庆、瓶生富贵、喜庆三多、岁寒三友、事事如意、金玉满堂、凤穿牡丹、刘海戏金蟾、连年有余、太师少师、和合二仙、吉庆有余、平升三级、五福捧寿、暗八仙纹等。图案形态逼真,雕工精致,雕刻技法集线刻、平雕、圆雕、浮雕、剔雕、镂雕、透雕等工艺于一体,造型生动,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黄山八面厅的木雕工艺是乾嘉时期东阳木雕艺术的顶峰之作。 世上所有的一切,不外乎自然与人为两个方面,天地山河、树木花草、鸟兽虫鱼等皆为自然之存在,而遗存至今的历史文化遗产皆为劳动之成果,人类之创造也。自然和文化两个方面的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祖先世代创造的成果,是人类的无价之宝。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科学、严整而又灵活的平面布局,以榫卯结合弹性梁柱构架的木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雕塑艺术装饰,绚丽和淡雅的色彩等构成了它独特的风格。 义乌市境内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印证了义乌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淳朴,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璀璨的文化,也为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为祖先的创造而骄傲,为祖先的智慧成果而深感自豪。我们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应将祖先创造的文化遗产传承给子孙后代,把先人创造的灿烂文化介绍给今人,这是所有文物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 上一篇:容安堂:百年建筑细诉一地沧桑
- 下一篇:义乌特色美食大搜罗
- 没有相关新闻!
①义乌乡村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义乌乡村在线”或“来源:http://www.ywxc.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