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亭村:转角现景致 俯拾皆历史
南对“乔岳”,群峰耸立,山体浑圆;北靠“飞凤”,低山环抱,起伏有致;西傍蜀山,巍巍峰峦,层林如黛;东依龙溪,秀水绕流,清风自来……这一方碧山秀水之处便是赤岸镇乔亭村的所在。
有着1000余年悠久历史的乔亭村,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四时之景,素若春梅绽雪,洁若秋菊披霜,静若松生空谷,艳若霞映澄塘。清晨,看熹微的晨光慢慢照透那凌乱的枝条;日暮,悠悠看夕阳的阴影杳然远逝,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自有一方风情。
古风雅韵 山水田园
行走在乔亭的静静深巷中,隐约能听到石板下水声潺潺,这条穿村而过的水渠宛若绵长柔韧的血管,生生不息地滋养着古村。伸手可触的古建筑,曲线优美的黛瓦间摇曳着藤蔓,青砖斑驳的墙角下沁出青苔。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百年老宅中的藤椅木雕,散发出熟悉的木调香味,葱茏的盆栽植物在院落墙角对着阳光静思……义南古村的质朴雅韵,就这么水灵灵地从深巷老宅中轻烟流云般铺陈开来。
乔亭古村历经千年,至今传统风貌依旧,保存较为完整。古建筑形制多为徽派,也有浙东与浙南建筑风格融合的特征。白墙灰瓦,翘角飞檐,古建筑内部有回廊相通,外部由过街楼相连,形成丰富多样的街巷空间。村中现存有20多处古老厅堂,各座建筑之间位置及规模错落有致,布局合理。
街巷及公共空间的构成与传统古建筑具有高度相关性,在古建筑集聚地分布着宽窄不一、材质多样的街巷弄系统,是村落主要的慢行交通系统。乔亭的老街始于明清,是村内最为古老的道路,自东向西横亘在村中,将村落分为南北两部分。整街有近5米宽,边上有沟渠,清水长流不止,是义乌古村落现存街道最宽敞的古街之一,也是古时南部山村百姓通东阳的必经之路。街边厅堂罗列,有一乐堂、大夫第、祥和堂、小宗祠、留余堂等,因是古时通行大道,过去在街边也开有许多商铺,有日杂、肉店等。
村落内外小桥流水,塘池密布,沟渠蜿蜒,水网纵横,功能复合。古桥、古井、古树、古庙、古道等岁月遗珠星罗棋布,颇具古风雅韵。可以说,这里既有江南山水特色,也富含江南田园风貌。村内古民居错杂分布、村外江流宛转,田畴犹如棋局,绿树参差,红荷烂漫,充分展现了“诗意栖居地,田园耕读乡”的村落风貌。
行行复行行,一路思绪深,但见村民或闲坐在石台上纳凉,或手捧搪瓷杯饮茶踱步,或三五成群摇着蒲扇闲谈……可以说,恬静和安然是乔亭的主色调,就如奉故知。
刚柔乔亭 内外兼修
义乌古地名有三亭,即义亭、稽亭、乔亭。
在从前车马慢、家书抵万金的时代,人们从此地去彼地往往少则数日,多则数月,各类驿站、交通中转站便应势而生。亭是秦汉时代政府的末端组织之一,遍布全国,主要设置于各交通要道处,大致是每十里设一长亭来为来往旅客提供休息之所。
“村南有双尖山峰,乔意即高,因此双尖山峰又名乔岳,旧时人们去乔岳,都在村子里驻足停歇,故村名为乔亭。”乔亭村党支部书记冯军民介绍,岁月里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成就了古村乔亭的繁盛之景。行走在青石板中,朦胧里仿佛依旧可以看到古时的乔亭,青砖绿瓦,屋檐下人流如织,远处传来行人牵着马,走在石板路上的嗒嗒声,似空谷足音从时光隧道中款款而来。
关于乔亭具体的建村时间虽已无从考证,但从传说、地名和历史背景加以归纳分析推理可知村庄在汉以前便存在。乔亭周边的龙溪河石城村北的黄土丘陵发现过战国时期陶片,南青口太婆山上的窑址遗址是仅存的义乌东汉二窑址之一,西花台口的藩宅曾挖掘出的汉砖,这些文史资料都间接佐证了古村的历史。
在这里,曾经坐落着义乌近现代最早小学———端本学堂,1906年封建科举制度废除之后,为强国富民,有识之士于此地兴办新学,培育赤子英才,行走在学堂外层层叠叠的屋檐之下,似乎又听到了时光深处的琅琅读书声。在这里,俯拾皆是激荡历史——— 12余名冯氏子孙舍家为国,南荡倭寇,北守长城,立下赫赫战功;戚家军的英雄赞歌传响于千里之外的家乡,村民于1992年众筹自发建下戚家军纪念馆……
对于乔亭古村的寻访者来说。这是一片“世外桃源”般的净土,远山眉黛、灰瓦白墙、民风淳朴、敬宗睦族、积德深厚、忠孝礼传,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淡淡地走过春夏秋冬、沉寂于岁月烟尘。
而对于试图探寻其历史文化基因的研究者来说,这里是一部浓缩着农耕文明历史发展的乡愁笔记,先人大兴私学,科第承家,办学育人,令千载文脉,薪火绵延、书香流芳。
从悠长历史走进“时代田野”的过程中,乔亭古村人才辈出、风流蕴藉。嘉庆《义乌县志》曾记载着关于乔亭的人文轶事,“祖孙九进士、兄弟两尚书”,单是乔亭村冯氏名人便达六人,可谓山水清奇、人文荟萃、甲于华川。如今在乔亭村村民间仍口口相传的“前半村出文人,后半村出武将”的俗语。
乐善好施、待人以睦、至诚守信、业精于勤……古往今来,乔亭村乡贤身上闪耀的美好品质汇集成了村庄“读可容身、耕可致富”的精神法宝,随着历史的传承深入人心。走进新时代,“内外兼修”的新乔亭,正以焕然一新的村庄面貌,在历史与时代的交叉口,信步走向未来。
踏访古建 寻找历史
行走在乔亭村,犹如翻阅着一本朴素厚重的古书。古朴小巧的石桥、雕梁画栋的厅堂、金碧辉煌的殿塔、高大斑驳的照壁、气势斑驳的城墙、曲径通幽的园林等古建筑,用生动的笔画书写成了乔亭这本古书。
轻轻弹去扉页之上的灰尘,仔细品读着那一章章记载着沧桑岁月的文字,于无声处感受着历史闪烁在发黄书页上的灵动光芒。对于希冀探寻乔亭历史的今人,这本深藏乡间僻野的古书,着实耐读耐品。
“乔亭原本古建筑众多,有‘七济十八淇三十六汰’之说,大小厅堂遍布全村,牌坊、孔庙、观音殿、前后花园等一应俱全,鹅卵石铺就的石子路光可鉴人,但是可惜现在许多建筑都已经不存在了。”冯军民说。
然而乔亭还是幸运的,古村虽然被时光打磨得斑驳,但却保留下了旧时的基本格局。静修堂、端本学堂、森玉堂、敦睦堂、漱芳堂,大夫第、祖修堂、留玉堂、九思堂,踏着斑驳的石板路,品味着经过修缮的雅致古建,沿着悠悠巷道,信步走进古村腹地,古风古韵扑面而来。
倏忽间一座灰瓦白墙、雕镂精湛的建筑翩然而至,端本学堂便坐落在内。这处义乌近现代最早小学的旧址,原是村里的敦本祠,始建于1803年,如今被改建成乔亭村文化礼堂。走进其中,处处都是充满韵味的风景。
一段段名人轶事令人回味、一处处历史遗存让人动容。如今时光虽已远去,这些见证乔亭古往今来的往事却没有被历史湮没,反而被村民悉心找寻整理出来,并编成图册安放在由村庄古建筑修葺改造而来的文化礼堂内,分设成各个主题展馆,随时提醒村民不忘过去、展望未来,开启古村的“文脉复兴”之路。
从文化礼堂出发,途经由祖修堂(小宗祠)改建而来冯泽芳院士纪念馆,于大会堂品一台村民自编自导的演出,行至设于静斋公的乡村记忆馆体验农耕文化,绕行到村庄外围的戚家军纪念馆聆听乔亭武将浴血奋战的历史……踏访古建、寻找历史,乔亭的一天,如今也可以这样有意思地过。
- 没有相关新闻!
①义乌乡村在线上发布的所在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义乌乡村在线”或“来源:http://www.ywxc.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